秋尽
杜甫〔唐代〕
秋尽东行且未回,茅斋寄在少城隈。
篱边老却陶潜菊,江上徒逢袁绍杯。
雪岭独看西日落,剑门犹阻北人来。
不辞万里长为客,怀抱何时得好开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已到秋末时节,然而我这一次东行却依然无法回归。我那简陋的茅舍依然在少城的角落里孤单地等我回去。
家中东篱边的菊花已应枯萎凋落,我漂泊江湖,虽被人重视,但却无用武之地。
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,剑门阻隔,我这北来之人无法通行。
我万里漂泊,长时间作客他乡,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偿所愿,一展胸怀。
注释
茅斋:茅盖的屋舍。
隈:角落。
创作背景
乾元二年(759)杜甫入蜀投奔严武,后严武被召回京,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遭遇叛乱,滞留梓州做此诗。
简析
《秋尽》是一首七言律诗,是为秋尽思家而作。诗的前四句写秋日景事,以陶渊明爱菊和袁绍宴客的典故,说自己虽向往隐逸生活,却在现实中只能漂泊江湖、不得重用,流露出对现状的不满与无奈;后四句感时而自叹,说自己漂泊为客,不知何时能舒展怀抱、实现理想。这首诗情调悲伤,感喟深沉,展现了诗人漂泊异乡、壮志未酬的复杂情感。
杜甫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1338篇诗文 2734条名句
商山早行
温庭筠〔唐代〕
晨起动征铎,客行悲故乡。
鸡声茅店月,人迹板桥霜。
槲叶落山路,枳花明驿墙。(明驿墙 一作:照驿墙)
因思杜陵梦,凫雁满回塘。
寄李儋元锡
韦应物〔唐代〕
去年花里逢君别,今日花开又一年。(又一年 一作:已一年)
世事茫茫难自料,春愁黯黯独成眠。
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。
闻道欲来相问讯,西楼望月几回圆。
对雪
高骈〔唐代〕
六出飞花入户时,坐看青竹变琼枝。
如今好上高楼望,盖尽人间恶路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