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日
范仲淹〔宋代〕
欲赋前贤九日诗,茱萸相斗一枝枝。
可怜宋玉情无限,争似陶潜醉不知。
绿鬓爱随风景变,黄华能与岁寒期。
登高回处狂多少,笑杀襄阳拍手儿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,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。
宋玉无限的悲秋情怀让人怜悯,怎似陶渊明那样陶醉不知?
青年人喜欢追随时俗,而自己偏偏喜欢像傲寒的菊花一样直面困境。
我现在登高时的几分狂妄,恐怕会惹襄阳小儿拍手笑话。
注释
茱萸:具备杀虫消毒、逐寒祛风的功能。佩茱萸,中国岁时风俗之一,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爬山登高,臂上佩带插着茱萸的布袋(古时称“茱萸囊”)。
争似:怎似。
绿鬓:即青丝,借指青年。
黄华:即菊花,喻指诗人自己。
襄阳拍手儿:语出李白《襄阳歌》“襄阳小儿齐
简析
《九日》是一首七言律诗。诗的首联点明主题,即想要在重阳节赋诗纪念前贤;颔联对比了宋玉与陶潜;颈联进一步阐述了对人生的看法,说人生应如黄菊般坚韧;尾联则以轻松幽默的自嘲口吻收尾。全诗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,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独到见解,既有对前贤的缅怀,也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。
范仲淹
范仲淹(989年10月1日-1052年6月19日),字希文。祖籍邠州,后移居苏州吴县。北宋初年政治家、文学家。范仲淹幼年丧父,母亲改嫁长山朱氏,遂更名朱说。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,范仲淹苦读及第,授广德军司理参军。后历任兴化县令、秘阁校理、陈州通判、苏州知州等职,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。皇祐四年(1052年),改知颍州,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,年六十四。累赠太师、中书令兼尚书令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正”,世称范文正公。 357篇诗文 198条名句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苏轼〔宋代〕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(穿空 一作:崩云)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(樯橹 一作:强虏)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(人生 一作:人间;尊 同:樽)